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行为是因 健康是果

作者:杨志寅    2019-03-18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567 篇文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行为是因,健康是果。你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身体就怎样对待你。自己不认真呵护身体,还想让身体强壮,显然是异想天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显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人体各脏器也都有其生理功能极限,严格遵循“过犹不及”的法则才可能使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过度使用”“不当使用”则会损害其健康。例如,暴饮暴食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等疾病;性生活过度,超出生殖系统负担,也可导致早衰等系列健康问题……如今,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不良生活行为导致人体有关器官“不堪重负”密切相关。你是否知道? 众多证据显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前十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水果吃得太少、大气颗粒物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高体质指数、高空腹血糖、饮酒、粗粮吃得太少。另一则报告指出,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饮食、活动不足是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四大行为危险因素。


640.webp.jpg


高超的医术,只能减少10%的人过早死亡;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减少70%的人过早死亡。健康行为是健康的基石。近日,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了迄今为止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预防的权威报告。报告介绍了关于饮食,营养,体重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响癌症风险的最新研究。该报告(为第三版) 是基于数百项研究的结果,5100万人的数据,其中包括350万癌症病例,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最全面的评估,并结合了有关癌症风险的累积和最先进的证据,通过严格和系统的分析检查了将饮食,运动和体重等生活方式与有关癌症相关联的证据。确凿的证据表明,有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提出的调整生活方式可预防癌症的建议让全世界的专家称赞。


行为是人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复杂反应,也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明智的健康行为,胜过医学新突破和大量医学服务,也是健身防病的关键。所以,我们应深刻理解“治未病”及“行为决定健康”之思想,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该观点没有丝毫道德绑架之意。


640.webp (2).jpg


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缺少健康常识,缺的是自律精神,就是管不住自己。英国伦敦大学最新研究指出,自律性强的人才能拥有更多健康优势。有研究发现,自律性强的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也低。自律的人能抗拒各种诱惑,比生活散漫的人要长寿。自律是个人根据自我和环境等状态,选择与自己最匹配生活方式的一种能力,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当然,自律的生活习惯、健康意识与行为,也绝非一日之功,既要认识到位,又要日积月累、用心磨砺。聪明人在于明理以后去坚持做,再苦再累也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力,有错必改,才能做好事情,锻炼身体也是如此,只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健康行为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才能形成自觉奉行的健康理念。


“所有优秀背后,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而健康生活方式带来健康身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起初不仅是无趣,甚至有些似乎是自虐。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640.webp (3).jpg


能管控好自己行为和身体的人,才称得上是有智慧的自律意识,才具备成为精英的基础。否则,身患疾病或夭亡,一切理想只能是梦想。既保证身体健康,而又不耽误事业或赚钱,才是明知之举。知易行难,最简单的生活行为方式或习惯,往往最难改变和调整。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过饱等有害健康,但真正改变这些不良行为,需要恒心和毅力。


大道至简。健康之道既不复杂,也不难做到,难的是知行合一。既然我们知道导致慢病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行为方式,那就要真正行动起来,将健康行为方式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这样,很多疾病自然会远离我们。(摘编自杨志寅.大众医学,2018)



延伸阅读


健康路上的难关:知错却难改


健康的觉悟


屁事


擦屁屁那点事


厕所文化中的健康观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行为与健康杂志主编:杨志寅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