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笑懊”江湖

作者:杜哲一    2019-03-17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563 篇文章

笑是放开心胸畅游的方法,笑是排遣苦闷的一方良药,笑是迷惘徘徊的催醒剂。一篇名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文章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国外留学的中国女孩因沉迷“打气球”最终导致下肢重度肌无力等症状被带回国治疗。我们总是在谈笑风生,却不知现实生活中也会谈“笑”色变,因为“打气球”男孩差点把自己笑死了(严重缺氧、窒息)。大家有点不相信吧?下面和大家聊一下我们最近收治的一名“笑懊”江湖的男患者


晓斌,23岁,学生。反复吸食笑气1年,伴言行紊乱、肢体乏力半月。


1年前因好奇开始吸食笑气(N2O),起初每周两次,每次100支,吸食后觉得兴奋、话多、易冲动,精力充沛、亢奋,上述情况持续几十秒,继而出现疲惫感。期间曾停用2月,2018年8月起吸食频率及吸食量均增加,基本每天吸食,每次1箱(约200余支),不使用时感觉状态萎靡、情绪低落、不能集中精神,需要继续使用笑气维持亢奋状态。2018年10月初觉得手指尖和双下肢麻木,步态不稳,手抖、头晕等不适,无诱因下易摔倒,存在幻视,称看到鬼怪,并猜疑有人下阵法害他。最终导致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影响日常起居生活。

 

640.webp (6).jpg


所谓“打气球”就是吸食N2O ,俗称“笑气”的气体。这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会让吸入者有短暂的欣快感。目前,国内的一些娱乐场中有不少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群使用这种物质。“笑气”最早在临床被作为吸入性麻醉剂使用,主要用于拔牙等小手术。后来又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蛋糕奶油裱花,还能使奶油口感细腻。由于吸入笑气能让人产生幻觉和欣快感,吸食者也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因此常常被滥用。


640.webp (7).jpg


“笑气”获取方便,某宝上可以轻易购买到,并且由于未被列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更进一步增加了滥用的可能性。网络购物、快递服务、娱乐场所管理等缺乏使用者年龄鉴别和监管举措,使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可以从多种渠道轻易获取笑气。


640.webp (8).jpg


2016年世界毒品使用调查(Global Drug Survey)报告显示,笑气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流行滥用物质,流行趋势日益严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笑气滥用的人群年龄平均在24.3岁左右。新闻媒体报道当中更不乏10多岁的少年吸食案例,低龄化趋势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640.webp (9).jpg

 

笑气之危害


•高浓度摄入:窒息(主要死因)

•长期摄入:高血压、 突发心脏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脊髓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

•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易激惹,抑郁,幻觉,精神错乱,类偏执狂倾向


640.webp (10).jpg


笑气滥用导致临床表现


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周围性神经病变


•手指及足趾对称的感觉异常, “手套、袜套”样

•脊髓后索受损者逐渐出现肢体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踩棉感、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

•大脑高级功能障碍:激惹、淡漠、嗜睡、猜疑、抑郁及情绪不稳等

•严重者出现谵妄、幻觉、精神混乱、类偏执狂倾向,同时可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可发展为痴呆

•体格检查: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减退或消失、走路不稳、步态蹒跚、步基增宽

•精神症状:患者长期使用后可以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容易激惹、意识模糊、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等精神症状。


640.webp (11).jpg


针对笑气滥用的防治,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针对高危人群(青少年人群、国外读书的青少年、负性应激环境下的少年),加大相应的宣传力度,帮助青少年了解笑气相关危害,远离笑气。一旦发现有使用笑气的情况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接受专业评估和相应的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





延伸阅读


游戏障碍很可怕?科学干预最重要


大麻——让你欢喜让你忧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瘾"隐作痛杂志主编:杜江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