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607 篇文章
两千年前的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古以来,这句话在民间早已流传已久,深入人心。可见在中国人心目中,怀孕生子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不孕不育、反复流产、反复胚停育;辛苦怀胎数月,即将收获硕果时,却发生死胎、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妊娠,此时不仅需要独自承受流产带来的痛苦,而且还会因为家人的不支持、埋怨等产生“二次痛苦”。一次次的妊娠丢失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导致夫妇双方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些挥之不去的阴霾,如何解除?该如何顺利进入下一次妊娠?很多人为了能顺利妊娠,到处寻找神医妙药,结果钱花了一叠,却依然发生了流产。那到底复发性流产和什么原因有关?该如何正确治疗?今天让我们一起聊一聊。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在育龄期女性中总的发病率约为15%~25%,而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5%,如果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高达40%。复发性流产常见病因有: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环境因素等。 另外临床上有30%-40%的患者流产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目前研究表明,其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因此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

由于导致复发性流产因素这么多,如果在发生2次流产后,您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再次怀孕,流产发生率会明显升高。所以当您已经诊断为复发性流产时,不要急着进入下一次妊娠,而需要做相关检查,找出流产病因,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减少再次流产可能,这才是最明智之举。

复发性流产病因中,在排除明确的病因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等疾病后,大部分是由于某些原因所致血栓前状态,这种血栓前状态不一定会使您发生明确的全身血栓性疾病,但却可以使妊娠中的胎盘血管微血栓形成,血液供应下降,胚胎或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反复生化妊娠、反复流产、胚停育、羊水过少、胎盘早剥、重度子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甚至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

血栓前状态分为遗传性(常见疾病包括:凝血Ⅴ因子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蛋白缺陷等)及获得性(常见疾病包括:抗磷脂综合征、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定向分化的结缔组织病、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内科合并症等)。这些疾病要么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要么会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所以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根据病情要使用抗凝、抗血栓形成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需要同时使用泼尼松、羟氯喹等药物治疗。此时,您先万别排斥这些药物,医生使用的是最低有效剂量,只有这些药物才有可能使您减少下一次的不良妊娠的发生。

所以反复流产的姐妹们,当你们经历过一次次痛苦的妊娠后,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求之过急,一定要到专科医院认真做相关检查,找出病因,积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以往苦不堪言的经历,伸手迎接充满阳光的明天!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健康女性杂志主编:郭述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