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个医生都是优秀的“吃货”

作者:吴萍    2019-02-26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606 篇文章


前几天,看到优秀的医院管理专家杨庆教授写的一篇文章《要当卓越的医生,先炼成吃货再说!》,不禁心有戚戚焉!


640.webp (10).jpg


杨教授说,在医学院读书时,发现很多疾病都是用食物来描述。


然后,我稍稍整理了一下:

主食篇:粥样斑块、燕麦细胞癌、米泔样大便、爆米花细胞、米粒样大小……


肉类篇:鸡翅状心耳、反鸡翅状心耳、鸡皮症(毛囊角化症)……


蛋奶类:鹌鹑蛋或鸡蛋样、鸭蛋样大小、蛋花样稀便、卵黄囊、干酪样的结核病变、牛奶咖啡斑……


蔬菜篇:蚕豆病、菜花状心耳、豆渣样白带、红豆汤样便、豌豆样或黄豆样大小……


水果篇:杨梅舌、西瓜胃、槟榔肝、葡萄胎、荔枝状息肉、梨形心、果酱便、草莓样宫颈、橘皮样变……


调料类:酱油尿……


还有:巧克力囊肿、玫瑰糠疹……


640.webp (11).jpg


 希望大家不要反胃恶心

 

杨庆教授认为,医生们惯用食物描述疾病,真正的原因是优秀的医生们都是吃货!


确实,优秀的医生们都是吃货!我再提点要求,希望每个临床医生都学习点营养知识,成为一个懂营养的“吃货”医生!

 

譬如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

得了白血病,怎么吃?

得了炎症性肠病,怎么吃?

得了高血压,怎么吃?

得了慢性肾病,怎么吃?

得了癌症,怎么吃?

得了脑卒中,怎么吃?

得了痛风,怎么吃?

术后,怎么吃?

老慢支,怎么吃?

孕妇、产妇,怎么吃?

儿童,怎么吃?

……


640.webp (12).jpg


你说,有哪一个科的医生不需要懂营养?


“民以食为天”,饮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命健康。但是,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也出现了转型,中国传统“以素为主”的膳食模式已转变为欧美国家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三高”膳食结构,膳食结构的西化,导致各类与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慢性病已经呈现“井喷”状态,而且这些疾病近十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正肆意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中国2014 年因慢性病致死的人数占全死亡人数的87%。如果不及时对慢性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未来中国的慢性病问题可能更加恶化,将会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慢性病是一组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相关的疾病,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健康饮食、运动不足和有害性饮酒等是这些慢性疾病发病的主要病因,因此预防和采用非药物措施防治这些疾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其中科学饮食尤为重要。


好在,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重视营养了。然而,要成为一名卓越的医生,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书《别让不懂营养的医生害了你》,虽然言辞过于夸张,但是确实有部分医生不懂营养。比如,前一阵子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的一篇文章《低钠盐是致命盐》,我看到很多医学专家都在转发。这其实是误解,对于肾病患者来说不宜吃低钠盐,容易引发高血钾症,但对于肾功正常人来说,低钠盐反而是健康盐,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医务人员更应该宣传推广,而不是转发谣言,把一大批需要吃低钠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给吓走了。


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个医生都是优秀的“吃货”!




延伸阅读



知否知否,孕期如何合理补铁


这样吃,宝宝可以长高一点,再长高一点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吃出高智商


甜如蜜?不不不,这些东西远远超过蜂蜜的甜度


我不是药神,是营神!——药物在左,营养在右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营"在健康杂志主编:吴萍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