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家长和学生的心情也紧张起来。某天咨询室来了一位高三女孩。小林,18岁,独生女,性格内向乖巧,近半年由于学习压力大,担心考试考不好,出现紧张、睡眠差、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明显下降、不愿上学等现象,家长和小林比较着急,前来心理科咨询。
咨询师初始访谈了解小林家庭结构、成长史、病情发展和个性特点后,和小林协商采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那么什么是“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认知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的概念
所谓认知,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比如看到外面阳光明媚,会认为今天是个好天气。而小林觉得高考非常重要,考不好就可能贻误终生,这也是一种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是基于个体对事件的想法会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基础,比如小林认为高考“一考定终生”,如此重要自然会非常紧张担心。认知行为治疗就是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并通过相应的行为调整,继而改变原来的想法。
如下图,同样的事件,经过大脑加工(自我信念),可以产生积极结果或消极结果。认知行为治疗可作用在观念调整上,使原来看到消极的结果转变为积极结果,进而作用于行为上,并反过来改变原有的观念。


二、常见的认知歪曲
认知歪曲是指认知中错误或不合理的部分。由于中国传统的偏于内敛谦虚的思想,国人往往把问题根源归于自身,因此更容易产生消极结果。我们先来看看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考生中常见的认知歪曲,你有没有呢?
①全或无:即非黑即白。(如果我不是成功的人,我就是个失败的人)
②以偏概全:由一次偶然的事件得出结论。(上次考试没考好,说明我啥都不懂)
③否定正面思维:认为正性的经验没有价值,通过反驳正性的经验或思想来维持负性的信念。(这次考好了只不过是我运气好而已,和我的能力和努力完全没有关系)
④贴标签:给自己或他人“扣帽子”。(我是一个失败者)
⑤情感推理:用负性的情感代替事情的真相。(他约会迟到了,肯定是因为不在乎我)。
⑥个性化:一些事实上与你无关的事情,认为自己是起因。(妈妈看起来脸色不好,肯定是因为我这次考试没考好)
⑦“应该性”和“必须性”陈述:认为自己和别人应该怎么做,高估不这样做的后果。(我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否则就对不起我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了)
⑧灾难化:消极地预测结果,不考虑其他的可能性。(考不上清华北大,我就彻底完了)
三、认知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
说到这,估计你也明白了有些想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了,接下来小编就带你看看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怎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呢?当然重要的是,治疗中的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下,肯定让你的生活少了很多不愉快。
1.任务分级
把复杂的任务分成小步骤,先完成自己有信心的一步,客观评价结果和自己感受,最后逐步完成任务。
比如周末你准备请朋友到家做客吃饭,看起来是一件很复杂棘手的事情,运用任务分级技术,可以首先可确定你要邀请哪里人员,确定后人员后确定晚饭的类型(中餐还是西餐),然后列个菜单和食材,再去超市购买食材,后准备好下厨,最后出餐。这样可以把一件相对复杂的事情步骤化,操作起来可控性也更强。
2.对抗思维
用一种想法来对抗另一种想法,比如“我是很努力的,我平时成绩还不错”、“上次考试没考好,事情已经发生了,再纠结也没用,下次考试一定要尽力而为”等。
3.语言盘诘技术
①证据是什么,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反对它的证据是什么?
②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③出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概率是多少?我能承受吗?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最合理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④如果某个朋友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有同样的想法,我会对他说什么?
“任务分级”和“对抗思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做到的,可是语言盘诘技术就有些复杂了,看一下这段对话你就明白了:
咨询师:考试考差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林:意味着没有好的成绩,老师和家长都会不喜欢我。
咨询师:有没有证据证明,只有成绩好,老师和家长才会喜欢你呢?
小林:好像也没有呢,但我就是担心。
咨询师: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就是成绩没考好,你能想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小林:让他们失望,在班里有点抬不起头。但好像评价一个人也不全看成绩。
咨询师:还看其他什么呢?
小林:比如有没有努力啊,有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啊,态度啊什么的,还有和同学间的关系啊,我这些做的好像还都不错。(开始出现正性的看法)
4.行为实验
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往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其他人就不喜欢我了吗?)
5.认知重构技术
①当你想起一种负性情绪时,注意引发这种情绪的情境;(高三学业压力大)
②记录与情绪有关的自动思维;(没有好的成绩,老师和家长都会不喜欢我)
③记录对想法的相信程度;(评价一个人也不全看成绩)
④对这些自动思维考虑一个有益或有利的反应。(我可能只是一次考不好,但如果我努力了,也认真完成作业啊,老师和家长也会喜欢我)
以上就是关于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简单介绍,尽管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主要适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心理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学会觉察自己的负性认知,积极调整,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的烦恼,对未来道路上的行为选择也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