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艺人乔任梁的抑郁自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抑郁症,其实,有朋友或家人得了抑郁症,这并不奇怪,因为抑郁症患者已经越来越多。可是令人困扰的是,当你试图走近他们,想给予他们帮助时,却发现似乎很难,即使他们是你的父母、爱人、孩子或者是最好的朋友。不知何时开始,你对他们似乎不再熟悉,他们的内心就像被篱笆包围起来,任何人似乎都走不进去了。看着他们孤单、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满怀爱心的去帮助抑郁症患者,但是却往往没有好的效果。如何才能有效的帮助抑郁症患者呢?下面我们将从理念与行动两部分来讲述。
首先从理念上,我们应当做到这以下几点:
尊重
抑郁症患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思维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应当理解患者目前抑郁状态下那种消极的表现或者观念,但同时也要知道,虽然患者生病了,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要尊重患者的自主性,应该尊重隐私并注意为患者保密,除非他们有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风险。
疾病好转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
不论你和抑郁症患者关系多亲密,都别认为他病情的好转完全是你的责任。患者要走出抑郁困境,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你要做的就是陪伴他走过这段历程。他想说话,你就陪他说话;他沉默,你就跟他一起沉默……你能做的是倾听和观察,尽可能满足其内心的需求。陪伴,而非治愈,这样更容易做到,你也会感到自己压力小很多。
不要立刻希望疾病好转
任何疾病从发生到恢复都有一个过程,抑郁症也不例外,它的康复可能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不要立刻指望疾病好起来。我们要给自己和患者一定的时间去接纳、了解疾病,然后再是配合医生共同去疗愈它。同时,我们要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把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了解患者在此时此刻有何种需求,才是对他最好的,最适切的。
从行动上我们也同样可以做些支持给予患者:
首先,“切勿责备”。也许你会说,他已经抑郁生病了我们怎么会责备他呢。当然从主观上我们都知道,可是在实际情景中我们有时会忘记这点。尤其是抑郁症,恢复较慢容易反复且恢复的过程患者呈现的状态也很低落,长期照顾的人多少也会受到些许情绪的影响。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时候我们难免会有抱怨的情绪。而病人又很敏感,因此如果我们自己体察到情绪有困扰了,最好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宣泄,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来。还有些照顾者,对抑郁症本身疾病不够了解,认为患者的状态是思想上的懒惰和意志力不够坚定,从而责备患者,这样会使得患者的情绪更加低落,他会觉得不被理解,从而难以更好的康复。
第二,加强营养。良好的饮食结构可以使我们身体机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抑郁症患者在日常治疗过程中,除了按时吃药以外日常的饮食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有些食物对改善抑郁有较大的益处。如深海瑰宝-——鱼。鱼体内的成分Omega-3脂肪酸是天然的抵抗抑郁症的瑰宝。常食用海鱼,会明显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缓解抑郁情绪。还有快乐水果--香蕉、葡萄柚、樱桃等,其中,香蕉有一种可以令人兴奋和提高情绪精神的物质--生物碱,非常有利于人体大脑血清素。血清素的增加有助于,神经细胞的传递,提高大脑神经系统,这也是抑郁症的食疗方法之一。心情法宝--大蒜、南瓜 。大蒜和南瓜都是帮助人们恢复心情的法宝。常吃大蒜人们就不会感觉劳累和焦虑,对急躁情绪有所缓解。南瓜中的维生素可以帮助人体补充B6和铁被称为天然的人体汽油。合理的饮食对人体本身产生积极因素,都是对抗抑郁的好东西,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有些食物不适合患者,如酒、浓茶咖啡、油炸辛辣等食物,尽可能避免食用。
第三、监管药物。导致患者病情反复且每次加重的关键诱因是擅自停药或服药依从性差,因此作为照顾者要协助他们进行药物管理。对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照顾者最好每次能看他服下药物;对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可以帮他进行药物分类的管理,定期关心他是否服药,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很多患者不希望让别人知道他在服用精神类药物,照顾者可以帮他准备药盒,按服用顿数放置好药丸。
最后,成为“行家”。人们常说“久病成良医”,那长期的照顾者其实也可以成为半个行家了。要成为“行家”,可以尝试做到:
了解抑郁症及其特点。这能帮助您更好的理解患者。
安全管理。抑郁症很大的风险来自患者的消极行为,自杀风险。因此对家中物品的放置及观察了解患者有无消极念头非常重要。
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学会如呼吸放松、认知行为改善等,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也能改善自己的情绪。
生活、职业技能的训练:教会患者生活自理,让他们参与到家务工作、社区活动,慢慢康复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
人际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很多患者生病后社会功能退缩,可以尝试和家人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协助他们慢慢拓展生活的圈子,融入社会。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患者很好的支持,可以定期组织家庭日、家庭出游活动,增进彼此感情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