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中医学诞生于我国的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医理论的奠基时期,汉朝以及明清时期为中医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的完善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为中医与现代多学科共同发展,融汇贯通的时期,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我会告诉你很多很多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以古代哲学等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五脏六腑为一整体,借助"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结合发病时令、季节、患者体质等因素,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进一步阐释机体五脏六腑、肢体经络、气血津液等的变化、判断病位的深浅,邪正的盛衰,阴阳的失调,进而确定病名,辨清证型,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相应的治疗原则,应用草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的复杂医学。
中医学有哪些特点
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中医诊治疾病,分析病因,不是片面,孤立的用一元论来诊治疾病,而是把人放入自然界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中医也注重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个脏器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另外一个脏器的病变。另一个特点就是辨证论治,中医诊治疾病,既辨病又辩证,以“证”为主,方从证出,因此就会出现病同证不同,治疗预防则完全不同的情况,比如同是一个咳嗽,还可以分为风寒,风热,燥热,痰湿等不同证型,治疗方法也就不再相同。
中医学有哪些特色
中医学注重“治未病”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是人类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好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延缓疾病发展的时间,早期的预防,除截断外在病因外,中医特别强调机体自身的正气,即所谓正气存内,邪气就没有入侵的通道,自然就少发病或不发病。一旦疾病得以确诊,就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延误病情,同时,要做好疾病康复期的防治工作,防止疾病的复发。
中医学讲究养生保健
所谓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医事活动。养身保健的方法很多,如四季养生、五脏养生、食物养生,等等。这些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药食同源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进行防病治病的方法和措施,也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
中医学崇尚药食同源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的说法。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一旦使用得当,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食疗就是在上述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常用于防治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的亚健康人群。甚至有些慢性的过敏体质也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