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NaHCO₃)(Sodium Bicarbonate),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无臭、味咸,可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微溶于乙醇。25℃时溶于10份水,约18℃时溶于12份水。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常温中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作分析试剂、无机合成、制药工业、治疗酸血症以及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黄油的保存剂,还可直接用作制药工业的原料、作羊毛的洗涤剂、泡沫灭火剂、浴用剂、碱性剂、膨松剂等。
目前治疗肿瘤的办法,常规的有手术、化疗、放疗,新的方法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通常是研究癌细胞里某种酶的分子结构,通过特定的药物把这种酶破坏或抑制掉,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小苏打“杀”癌细胞就是靶向治疗的另一种方式:肿瘤细胞也必须“吃”东西才能生存和生长,而葡萄糖是肿瘤细胞必须吃的东西,只要能够完全剥夺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肿瘤细胞就会死亡。
实体肿瘤的生长对葡萄糖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葡萄糖缺乏情况下,肿瘤细胞将启动一系列的细胞信号通路途径,最终导致死亡。实体肿瘤由于血管发育不完善,很多区域处于营养缺乏或葡萄糖剥夺的状态。但是肿瘤细胞总是比正常细胞能更好地适应葡萄糖缺乏,这其中的机理是什么呢?乳酸是糖酵解以及其他代谢途径,如谷氨酰胺分解等,产生的一种细胞微环境因子,其在实体肿瘤内大量存在。长期以来它都被看成是肿瘤代谢的废物。研究表明,乳酸可解离成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这两个因子协同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时可以非常节约地利用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一旦有了葡萄糖供应,又即刻恢复生长。因此,仅仅剥夺葡萄糖并不能有效饿死肿瘤细胞,要有效饿死癌细胞必需同时破坏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在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前提下,只要去除这两个因子中的任何一个,肿瘤细胞就会快速死亡。
用葡萄糖、乳酸阴离子、氢离子、氨基酸、水、维他命等在实验室里培养肿瘤细胞,把葡萄糖去掉,肿瘤细胞依然活着;再加入小苏打,肿瘤细胞就迅速死去。原因就是碱性的小苏打迅速中和了肿瘤内的酸性氢离子,破坏了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杀死了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