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宫寒之寒到底是什么?

作者:周明镜    2018-11-02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406 篇文章


病人A:医生,我冬天都不敢跟人握手,手冰冷,穿的还特别多,我是不是宫寒?

病人B:医生,我特别怕冷,夏天还要盖冬天的厚被子,月经总是后推,我是不是宫寒?是不是不容易怀孕?

病人C:医生,我痛经,每次来月经都要吃止痛药,身上发冷,小肚子冰冰凉,捂个热水袋好一点,我是不是宫寒?

......


640.webp (7).jpg


1.到底有“宫寒”一说吗?


“宫寒”一词广为人知。那“宫寒”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有这么一档子事?先来看看我们老祖宗怎么说吧。“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宫寒经闭,不孕病,温经汤。”(《金匮要略》)“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妇人大全良方》)“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薄也,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傅青主女科》)。“宫寒”所指之“宫”为上文中的血室、胞胎即女子胞、胞宫,事实上包括我们现代医学上子宫在内的整个内生殖器官。

 

2. “宫寒”之寒


按理说,现在全球变暖,热空调、暖气片应有尽有,宫寒应该不多见了对不对?有一份济南地区309名成年女性体质调查中,阳虚质普遍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为该地区普遍体质。由此反映,阳虚的女性并不少见。中医认为,女性属阴,容易出现阳气不足,脾肾阳虚,加上工作家庭双重压力、长期烦劳,或长期熬夜,或房事不节,使阳气慢慢耗散,阳虚则生内寒,寒邪收引,凝滞胞宫,出现寒证表现,即“阳虚生寒”,为虚寒;平时喜欢饮食生冷寒凉、衣着单薄暴露、误用苦寒之品、滥用抗生素、长期空调环境等,感受外寒,寒邪停滞胞宫而引起寒证表现,即“阴寒内盛”,为实寒。因此,临床上的“宫寒”多指因阳气不足导致虚寒内生、凝滞胞宫或外寒侵袭胞宫所引起的一系列围绕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等病症的统称,既有虚寒又有实寒!所以说其实“宫寒”是一个泛称的概念。

 

3.怎么判断“宫寒”?


实寒证

月经推后或量少或闭经或婚久不孕,月经色暗红,或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或见面色青白,口淡无味,或形体肥胖,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紧或涩等。


虚寒证

月经推后或量少或闭经或婚久不孕,月经色暗红,或有血块,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或腰膝酸软,或腰痛如折,气短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增多,大便稀溏,白带清稀量多,性欲淡漠,面浮肢肿;舌质淡胖或黯淡,苔白,脉沉细尺弱或沉涩等。


根据其主要症状的不同,临床可分属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等病症。

 

4.我们怎么做?


中药治疗

实寒证,由于外感寒邪凝滞胞宫,气血流通不畅,诱发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等病症。治疗应以温经散寒法为主,常选用附子、肉桂、桂枝、艾叶、吴茱萸、小茴香、细辛、炮姜等。虚寒证,由于脾肾阳虚,虚寒内生,阳虚寒凝,胞失温煦。治疗应以扶阳温经散寒为主;阳虚而寒者,又易导致脏腑功能下降而出现气血不足之证,故常佐以补气养血之品。常选用鹿角霜、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益智仁等等。当然这需要专业的中医“望闻问切”再下处方~


艾灸

艾草是纯阳的植物,最能温阳散寒、祛瘀通络,最擅调理寒证,因此特别适合体质偏寒的女性。艾灸时,艾热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运行,艾叶的药性随之渗透,进而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补益阳气、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通常我们可以选择大椎、命门、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这些穴位。大椎穴是人体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有“阳中之阳”之称,可以统领一身阳气。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与两侧膀胱经上肾俞穴持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神阙穴即俗称的“肚脐眼”,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连接胎盘接受母体营养,因此神阙穴自古就受到大家的特别青睐,称之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两者在位置上一阴一阳,分属督脉和任脉,临床上组队,壮阳第一。关元穴,闭藏元阴、元阳,补一身元气,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足三里穴、中脘穴健脾养胃,补益气血,治疗一切脾胃之病;“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穴是一个很好的强壮保健穴。日本人就喜欢用艾灸足三里作为平时日常保健。所以,这些穴位既是治疗要穴,更是保健常用穴。除了平时的艾灸外,可以选择在端午时节采摘艾草煮水泡澡以驱寒补阳,因为这个时节的艾草长得最茂盛、药性最强烈。


640.webp (8).jpg


5.赶走“宫寒”小妙招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过对于我们“宫寒”女性,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要特别注意。


第一,睡觉宜早,忌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是秋冬季节,尽量早睡晚起,有利于我们体内阳气的潜藏;睡前,以温热水泡脚至全身温热,既能使身体暖和,又能舒缓疲劳;睡时,注意双脚保暖,或者穿上棉袜帮助保暖。


第二,饮食宜温,忌生冷寒凉。多食温热之品,比如牛羊肉、生姜、胡椒、葱、蒜、桂圆、红糖等。前阵子有人辟谣,一则“当年你喝的红糖水,起效的多半是热水,而红糖最大的功能可能是让你变胖”!二则“如果吃了没有不舒服,来月经的时候,可以吃冷饮吃火锅吃一切爱吃的。”作为一名中医,实在要吐槽。红糖性温可暖宫祛瘀通经,味甘可缓急止痛,怎么就抵不过一杯热开水了?!还有成分研究红糖跟白糖一样都是甘蔗糖,我就呵呵了。至于第二条经期是否要忌口,答案是肯定的!先不说经期,宫寒的女性平时应忌生冷,包括冷饮和生冷瓜果,特别是西瓜、山竹、香蕉、梨、柿子等寒凉之品。有人说把梨煮煮吃就不凉了,嗯,温度是热了,但是寒凉的本质没有改变。所以,经期还是要忌口。


第三,穿衣宜暖,忌暴露。特别是秋冬季节,露脐、小短裙、露长腿......虽然视觉很美,但是身体一点儿也不美,除了抵抗低温,还要抗击寒风。所以,除了眼睛鼻子嘴巴露在外面,能遮的多遮着吧。此外,夏季贪恋冷空调、凉席、电风扇也是不可取的。


第四,运动宜适度,忌过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行气活血,增强体质,尽量选择温和的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球类运动等,避免游泳等潮湿环境运动。


作者:华东疗养院  医生


延伸阅读


怀孕后吐得厉害说明怀了男孩?错!说明你可能得住院了!


雌孕激素的独白


从 “世界杯综合征”到“经前综合征”


妇科医生的第三只眼——宫腔镜


这三大妇科疾病的“坑”,你中了吗?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知音中西杂志主编:吴胜男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