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中药可以抗疲劳吗?

作者:方泓,成颜琦    2018-10-28原创标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396 篇文章

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是指脑力或体力到达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既标志着机体原有工作能力的暂时下降,又是机体发展到疾病状态的先兆。据WHO调查,全球有35%以上的人处于疲劳状态,中年男性人群疲劳状态达60%。疲劳的出现,可引起运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差错事故增多、战斗力减退。疲劳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逐渐积累,还会导致“过劳”出现,使机体发生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器质性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疲劳是特别复杂的身体变化过程,无论是从中枢到外周,还是从整体、组织器官到细胞分子水平都可能是产生疲劳的部位,因此,对抗疲劳机制的研究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


timg (2).jpg


目前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但这些措施在效果上均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发生和消除疲劳等方面,一些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某些药物中含有令人兴奋的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所以这类药物在应用时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阐明疲劳的机制,同时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疲劳物质己经成为抗疲劳研究的热点。


u=3095620577,2543789714&fm=26&gp=0.jpg


疲劳属中医“虚”、“虚劳”等范畴,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虚证一般分为气虚、阳虚、血虚和阴虚等不同类型,气虚和阳虚是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血虚和阴虚则是表示体内津液的损耗,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人体阴阳相互平衡的关系,人体阴阳不平衡,则可能出现阴盛阳衰,或阳盛耗阴。免疫功能是机体防御和战胜外邪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认为属中医“正气”的范畴。多种疾病的虚证病人都有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以认为是对免疫功能与中医“正气”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验证。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是阴虚和阳虚的共性。IL-2、SIL-2及TNFα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L-2、SIL-2及TNFα为虚证的物质基础,可作为中医虚证微观辨证指标,气虚证的特点是IL-2降低、SIL-2R增高,TNFα正常,气阴两虚证的特点是IL-2更低,SIL-2R不增高,TNFα显著降低。


timg (3).jpg


凡有补虚扶弱作用,人体虚损不足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或补益药。补虚药在临床应用上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方面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配合祛邪的药物,用于邪盛正虚的病人,以达到扶正固本祛邪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于人病体虚的病人,能增强体质,消除衰弱的症状,辅助机体的康复能力。因此补虚药同一般意义上的“延年益寿”是不同的,它对于机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更有积极的意义。补虚药根据它的功效及应用范围,一般也分为补气药、助阳药、养血药和滋阴药。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能,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的病症。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病症,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速固”,这就是临床上的“血脱益气”的治法,气旺可以生血。而阳虚每多包括气虚,而气虚常易导致阳虚;阴虚则每兼血虚,而血虚常易导致阴虚。因此,益气和助阳,养血和滋阴,又往往相须为用。


timg (4).jpg


近些年来,中药在抗疲劳方面以其毒副作用低,效果明显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加强机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减少机体由于疲劳引起的代谢产物堆积;或通过改善疲劳所致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调节免疫等发挥抗疲劳作用。因此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疲劳作用,开发中药抗疲劳产品已成为中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timg (5).jpg


目前常用的抗疲劳单味中药有:人参、灵芝、红景天、何首乌、刺五加等。 抗疲劳中药复方有:五麦党黄汤、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 从中药或其他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其他抗疲劳活性物质有:多糖类:桑黄多糖、香菇多糖、五味子多糖、百合多糖等。蛋白类:苦荞麦蛋白、蚕蛹蛋白、火麻仁蛋白、牦牛蛋白等。皂苷类: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罗汉果皂苷。酚类:茶多酚、水芹总酚酸等。其他:蛤蟆油、林蛙油等。


建议有疲劳状态的人群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抗疲劳中药单方或复方,结合科学运动、饮食、情志等综合调理,尽早恢复疲劳。



延伸阅读

科学认识和防治秋燥


为什么我老是“上火”


花椒巧治夏季常见病


浅谈苦味中药


春季花茶养生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上工治未病杂志主编:方泓


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热门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