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364 篇文章
卒中又被称作中风,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
目前卒中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约2/3脑卒中患者起病时年龄小于65岁。青年人卒中的病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下怀孕和卒中的关系。
什么?怀孕和卒中也有关系?!
是的,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不同的研究显示,妊娠相关性卒中的发病率为每100,000名孕产妇中出现4.3-210名。一旦发生妊娠相关性卒中,占所有孕产妇死亡率的12%。妊娠相关性卒中虽然并不常见,但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
一、妊娠相关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1)常见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心瓣膜病、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疾病、狼疮、吸烟以及偏头痛。研究显示,与没有合并高血压的孕妇相比,合并高血压的孕妇其卒中发病风险增加 6-9 倍。
(2)孕期并发症
妊娠期剧吐、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等。
(3)剖腹产
不仅与围产期卒中明显相关,而且是产褥期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二、妊娠期相关的卒中综合征
(1)子痫前期和子痫
子痫前期是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妊娠 20 周后出现血压增高及蛋白尿。子痫前期为妊娠期所特有,发病率为 2%-10%。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痫性发作即子痫。在妊娠相关性卒中的患者中,有25%–45%的患者合并子痫或子痫前期,其中,脑出血为子痫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研究显示,子痫前期和子痫的患者,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既往有子痫前期的患者中,约 60%的患者今后可能会发生非妊娠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子痫前期和子痫还可导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和可逆性脑血管痉挛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癫痫、头痛、视力症状以及严重高血压,MRI 通常为顶枕叶对称性高信号,白质更严重。可逆性脑血管痉挛综合征表现为脑血管可逆性收缩,以突发的头痛、呕吐、意识水平的改变、癫痫,伴短暂或永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子痫前期以及子痫治疗的关键是终止妊娠,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血压以及预防癫痫发作。
(2)脑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妊娠期及产褥期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且产后的发病风险仍然较高,73%的妊娠相关性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产褥期。高血压、高龄产妇、剖宫产、感染以及妊娠剧吐会增加风险。大的静脉窦闭塞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临床以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海绵窦血栓形成也可导致眼痛、眼球突出。
(3)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发生率非常罕见,约为 100,000名孕产妇中占4-8名,一旦发生死亡率为 26% 至 86%不等,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分娩后的数小时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羊水栓塞的首要表现是呼吸困难,随后是肺水肿和休克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表现,如脑灌注不足所致的意识障碍、癫痫等。羊水栓塞所致的脑梗死早期可见出血转化。
(4)围产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既往没有心脏病病史,以发生在围产期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是心源性栓塞的明确危险因素。是发生在妊娠最后一个月或是产前 5 月的心功能衰竭(以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排除其他类型的心肌病。有研究显示心肌炎、营养不良、异常免疫反应等因素可能与其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致多器官栓塞,如缺血性肠病、心肌梗死、脑栓塞。
(5)其他
产程过长或用力过度可出现颈动脉夹层,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妊娠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为 1.4%,分娩期破裂风险为 0.05%,并不高于非妊娠期,考虑到分娩时破裂风险较小,选择剖腹产是不必要的。还有一些少见因素,如生育药物的应用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从而导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总 结
卒中是妊娠及产褥期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今天介绍到此,希望能够增加对妊娠相关性卒中的认识,早期发现妊娠及产褥期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及时预防卒中的发生。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岁月未老"防卒中主编:吴丹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