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目录

《80天变身护理达人》  第十六天

2017-04-28 22:46

腰突症

1、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它的产生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包含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发生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甚至脱出于椎管内,导致相应的脊神经根或者脊髓受到刺激或产生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腰突症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常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2、如何预防

老年人自身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退变,碰到负重、扭伤的情形便有可能致使腰部疼痛,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在平时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才能更好的加以防范。

2.1要减少做一些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长时间拖地,站立洗碗等;

2.2锻炼应该选择节奏缓慢、不负重的锻炼方法,内容如太极拳、爬山、散步、游泳等,活动量较大的运动尽量避免;

2.3食物中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量,可适当多吃豆类、牛奶、海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防止钙流失,形成骨质疏松,缓减腰椎的进行性退变;

2.4老年应该定期检查身体,注意腰间的保暖,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防止身体疲劳;如果出现腰痛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就医,切忌盲目的按摩、吃药。

3、就医指导及配合

3.1何时就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有:

——腰痛

——坐骨神经痛

——大腿痛

——下腹痛

——腰部活动受限

——下肢麻木

——间歇性跛行

——两便异常及性功能障碍

——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只要老年人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时,就要及时通知家属带老人就医。

3.2、院前处理

当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疼痛,此时应立刻让老人停止一切活动,睡在硬板床上休息,最好是平卧,也可以侧卧,尽量不要坐与站,而后通知家属送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3.3、送医之后

临床医师可依靠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x线平片对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初步的诊断。详细的诊断需要腰部CT和MRI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决于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综合患者的年龄、工作强度。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送医之后听从医生的安排,帮助老人做好相关照护工作,尤其是如果老人需要手术治疗,更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嘱咐进行,特别是饮食及康复训练方面。

3.3.1术前注意事项

a)入院时如正服用抗凝药,请及时告知医生

b)饮食:术前进清淡饮食,忌油腻荤腥食品,叮嘱老人术前按医嘱禁食禁水,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因此在此期间应停止自行服用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以免造成低血糖

c)个人卫生准备:术前体力允许可沐浴,若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可协助床上擦浴

d)入手术室前尽量解清大小便

3.3.2术后注意事项

a)休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术后患者卧床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就算是需要卧床一段时间,也不能在床上“一动不动”。要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发生,翻身时患者勿紧张要放松,身体呈一轴线,腰部不可以扭转,以避免影响腰肌韧带等的愈合;要活动下肢,主动屈伸踝关节以及直腿抬高,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神经根粘连的发生;要锻炼下肢肌肉,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还要锻炼腰背肌肉,预防腰背痛的发生。

b)饮食:术后原则上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营养餐,可进食适量牛羊肉和瘦肉,鸡肉。鱼、虾、蛋及豆制品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食物。需要指出的是如需卧床的患者,不要过早饮用牛奶,因其容易造成腹胀、便秘等情况发生。


c)早期功能锻炼:早期锻炼是指手术以后两周以内进行的功能锻炼。腰椎手术后,要与患者做好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告知患者早期锻炼的意义,使其能积极配合,主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反复下肢直腿抬高和下肢屈伸可以降低神经根粘连的发生率,坚持腰背肌锻炼可增强腰部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从而减少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d)锻炼方法(如图)每位患者应根据个人病情和自身体力,在医护人员及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掌握锻炼强度,主要原则是要由少量开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1)俯卧仰头运动:安置患者俯卧,双下肢放直,两手向后放于身体两边。抬起头和上身,至极限处保持4至10秒。一天三次,每次重复8至15次。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动作主要使腰背肌肉得到锻炼。

blob.png

 (2)俯卧抬腿运动:安置患者俯卧,双腿伸直,双手可垫在颌下或放在身体两侧。在坚持髋关节、膝关节伸直的情形下,使劲抬高一侧下肢,至极限处保持4~10秒;然后换另一侧练习。一天三次,每次重复8~15次。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动作主要锻炼腰背肌和臀大肌。

blob.png

 (3)挺腹伸髋运动:安置患者仰卧,屈髋、屈膝,用脚掌平踩在床上,而后挺起腹伸直髋,使腰离开床呈拱桥状,到极限处坚持4~10秒。同样是每日早中晚各锻炼三次,每次反复该动作8~15次。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动作主要锻炼腰背部和下肢肌肉。

blob.png

 (4)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取仰卧位,把一侧大腿伸直抬起,停留4~10秒;然后换另一边练习。同样地每日三次,每次重复动作8~15次。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动作主要锻炼腰腹肌和下肢肌肉。

blob.png

 e)下地活动:患者病情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下地的时间也因此不同,要认真听取医生的嘱咐进行活动。不要过早,过早可能造成骨折、内固定松动或椎间盘突出复发;也不要过晚,过晚不利于康复,也容易造成卧床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一般对于行单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在术后第一个月内不主张过多下地活动,因为过早负重会造成疾病复发。对于行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当内固定牢靠时,2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和上厕所。但是如有骨质疏松严重,过早起床可能会造成内固定松动或骨折,可以用支具保护并使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
f)佩戴腰围:患者术后可以根据病情佩戴硬腰围,在佩戴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一般来说,通过术后康复锻炼,患者如腰背肌肉状况恢复良好的可以不需佩戴腰围下地活动。但为了保证安全,可以短期内佩戴。当病情好转时,症状消失后,不应盲目依靠腰围,应及时脱离腰围,加强腰背肌锻炼,以自身肌肉力量增强对腰椎的支撑与保护。否则,长期无原则佩戴腰围会使腰背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导致腰椎手术后由于肌肉萎缩控制力下降,易受损伤;并且手术本身对腰椎的稳定性有所影响,肌肉的萎缩会加重这一倾向。因此一般情况下佩戴腰围的时间不要超过4周。


g)出院后用药:神经营养药物。对于术后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包括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萎缩的,要使用此类药物。常用有甲钴胺等。这些药物使用周期长,一般要使用6~12周。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要按照医嘱使用药物纠正。

h)出院后伤口管理: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如出现红、肿、热、痛及伤口持续渗液应及时就医。
i)日常姿势注意:要保持良好的坐姿,臀部应靠近椅背,脚踏地面,膝部略高于臀部;保持良好站姿,抬头挺胸,不穿高跟鞋;另外要避免弯腰,旋转等动作。


j)复查:主要是为了观察与评定手术疗效,根据随访时间不同可分为手术一年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中期(术后1~3年)、术后长期(术后3年以上)来随访手术效果。

4 居家护理

4.1自我保健与康复 

a)纠正体位,保持良好的坐立及睡眠姿势

blob.png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戒烟忌酒,合理饮食:患者在急性症状发作过后,应当重视体重的控制。若是肥胖的患者仍旧不注意控制体重,将体重减到标准体重以内,那么复发的可能性会很高;瘦弱的患者,应该注意腰背部肌肉及腹肌的锻炼,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c)适当进行康复体操,进行腰背肌锻炼:

  (1)俯卧撑:此动作不宜过量,不能感觉太累,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blob.png 

(2)抱膝触胸:安置患者仰卧,双膝关节屈曲,双手抱住膝关节尽量使膝盖靠近胸部,而后放下,一起一落为一组动作,持续20-30次。

blob.png

(3)五点支撑法:安置患者仰卧,双膝屈曲,以双足跟、双肘部及头部为支撑点,抬起骨盆,尽可能将腹部和双膝关节抬平,而后慢慢放下,一上一下为一组动作,持续20-30次。

blob.png

以上动作须连贯进行,每晚睡前一次,连续坚持做3-6个月。

d)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腰部。

e)必要时可适当佩戴护腰:腰围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病情灵活把握。患者在经过牵引或长期卧床休息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佩戴腰围活动,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应逐步增加,以巩固治疗效果;当患者病情好转后,症状消失,则不应盲目依赖腰围,应及时脱离腰围,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用自己的肌肉力量加强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不然,毫无原则的长久佩戴腰围会使患者腰背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甚至出现临床症状加剧的现象,这对于腰突症的治疗毫无益处。

f)腰围规格的选择应与患者的体型相匹配,能维持良好的腰椎生理曲度。如果腰围尺寸不匹配,不仅会产生不适的佩戴体验,而且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患者在选择和佩戴腰围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blob.png

 

(王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