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目录

《80天变身护理达人》  第十天

2017-04-28 20:25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家庭护理

1.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是以骨量低、骨强度下降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遇轻度暴力引起的骨折被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年龄大,骨的吸收增高。

2 老年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老年女性雌激素分泌量下降。

3 进食量少,机体钙摄取减少,相应的吸收也少。

4 室外活动少致日照少,造成维生素D合成不足,影响钙的吸收。

5 老年人缺乏锻炼,骨骼内血液循环减少,骨骼中的钙容易被吸收及移出。

6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变,运动迟缓、反应迟钝,如遇意外,跌倒损伤机会随之增加。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明显,当轻微创伤导致骨折的发生,这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2.日常家庭护理常规

 2.1采取石膏固定治疗的患者,回家后要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末梢循环,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发紫、苍白,患肢是否出现肿胀和剧烈疼痛,如有疼痛剧烈,或发现患肢肿胀明显并出现皮肤水泡、感觉减退,可立刻到医院检查,紧急情况下也可先拆除石膏,并尽快至医院复诊,以防出现肢体坏死的严重后果。石膏固定后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这样有利于患肢血液回流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留意石膏内是否有异常气味:石膏内部皮肤长期受压迫或者长时间得不到清洁,就有可能发生压疮或化脓性皮炎。石膏固定前,可以在内侧垫入软毛巾或者衬垫,固定后轻轻按摩石膏边缘皮肤,减轻压力,每天进行皮肤清洁,保持内部的清洁干燥,若发生压疮或者化脓性皮炎,应就医拆除石膏作进一步处理。石膏固定的初期应每一周复诊并行X线摄片复查,随访2-3次之后可以每2周随访一次,直至拆除石膏为止。

2.2不可用石膏等外固定物进行固定的部位,如脊柱、肩部、骨盆、髋部等骨折,可行保守或手术治疗。但由于长时间卧床,要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骨隆突出处皮肤长期受压,形成压疮。患者的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要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饮食调理方面:做到营养丰富,进食富含钙质、低盐、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预防肥胖,多吃果蔬、粗粮、豆制品、牛奶、乳酪等食品,减少烟酒、咖啡、浓茶摄入,品种多样搭配,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2.4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康复训练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在不同阶段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进行由小到大的运动量,循序渐进,锻炼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练习量以患者不感觉疲劳、骨折部位无疼痛为度。

3.家庭安全护理指导

3.1居家安全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在活动时要站稳后才移步;室内温度适宜勿过冷,减少衣物的穿着,使行走轻便;居住环境灯光明亮,光线分布均匀,走道和卫生间照明要充足,夜间开启小夜灯或者地灯;地面平坦并保持干燥,避免积水,使用防滑地砖,避免铺设光滑的大理石地板,鞋子要防滑,尽量不要穿拖鞋或者尺寸不适合的鞋子行走, 避免滑倒;床的高低合适,注意家具的摆放,物品摆设不宜过高,方便取用,减少走道阻挡物,电线及电话线远离走道,可以在浴室和坐便器旁安装供老人使用的把手,避免因居住环境因素引发跌倒。服用特殊药物(例如安眠、镇静、降压、降糖、导泻、利尿等药物)时,改变体位动作尽量缓慢,防止因头晕、一过性低血压导致跌倒。陪同老年人定期检查视力。

3.2外出安全

遇下雨天以及地面湿滑的情况,一定要注意行走安全。选择防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以及有过多装饰的鞋子。上下楼梯、乘公共汽车握紧扶手。高龄患者应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以避免被碰撞。对行走不稳、下肢肌力较差的老年人需要使用拐杖。平常要注重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负重,必要时使用腰围,以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3.3户外活动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如无严重的慢性疾病、行动障碍,可进行适当户外活动,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锻炼强度应听取医生的意见。如边晒太阳边散步、慢走、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锻炼,可通过拉力健身器、哑铃进行上下肢、腰背肌、腹肌锻炼,增加肌力,增强骨密度,减缓骨量流失。活动时间以上午9点到10点、下午3点到5点为好。运动时应多注意预防跌倒。

3.4功能锻炼指导

康复锻炼不应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椎体骨折锻炼方法:脊柱骨折的患者需纠正体位,维持良好的坐姿及睡姿,适当进行腰背肌的锻炼(桥式训练、静力性收缩、直腿抬高)腰部避免剧烈扭转,根据病情合理佩戴腰围,注意腰部保暖。


 图片3.jpg            图片4.png

               桥式运动                                              直腿抬高

上肢骨折锻炼方法:可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1)肩关节要注意关节的活动度(外展、外旋)。2)肘关节的放松训练自主伸展训练,如利用物品引导患者取放,鼓励患者使用患肢完成日常生活。3)腕关节、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4)张力运动,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让肌肉用力收缩。通常在骨折数天后疼痛减轻时开始进行练习。5)也可使用弹力带增加肌力。

下肢骨折锻炼方法:1)踝泵练习(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平卧抬高腿于床上,脚用力做上钩和下踩的动作,各保持5秒钟左右。2)股四头肌锻炼: 下肢平放在床上,膝关节伸直,足跟用力向下踩,足背屈,重复该动作。3)直腿抬高:平卧于床上,膝关节伸直抬高,双下肢交替进行。4)髋关节内收外展训练:平卧于床上,膝关节伸直做外展和内收训练,双下肢交替。5)转移训练。6)在下床步骤上掌握四要素:坐起,两腿下垂于床边,扶助步器站起,扶助步器行走。(具体下地时间,按骨科医生医嘱)。

1.jpg   2.png

踝泵                                                                       股四头肌锻炼


blob.png                                                blob.png               

内收、外展训练                                                 转移训练

                                blob.png

步行训练                                                                                             

    4.心理护理指导

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特别对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生活起居都离不开照顾者,由此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根据老年人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帮助是促进骨折愈合及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照顾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耐心,多于患者沟通,在协助锻炼的时候,注意安全,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认识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是骨质疏松,当骨质疏松较为严重时,即使轻微的外力也会导致骨折,所以要劝说患者不要急躁,在治疗骨折的同时也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积极配合饮食调理和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鼓励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5.并发症护理

5.1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补充水分、避免脱水,注意肢体保暖,按医嘱给予抗凝药物,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期间,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肤色、温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5.2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患者吹气球、多行扩胸、深呼吸活动,嘱咐患者多饮水,经常拍背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3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需清洁、平整无渣屑,经常变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造成压疮。营养状况差的消瘦病人注意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

 5.4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下体清洁,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5.5预防便秘: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经常腹部顺时针按摩,保持大便通畅。

 5.6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鼓励患者积极功能锻炼。

 5.7按医嘱定期随访,以便了解恢复情况。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如果有疼痛、炎症,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治疗。

6.何时就医指导

6.1疼痛:患者如果在锻炼后出现剧烈疼痛伴有不能行走,甚至出现双下肢不等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宜轻视或逞强,应尽快就医。

6.2骨折后功能锻炼效果达不到医生要求 ,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或功能锻炼后出现患肢极度疼痛、肿胀等情况。

6.3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咯血甚至有晕厥,有时会伴有肢体的胀痛和沉重感,此时,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发生,症状轻者,迅速来院就诊,症状重者可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来院,来院过程中患肢制动,禁止对患肢热敷及按摩。

6.4当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淤点瘀斑,时常有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有月经量增多,淋漓不尽等情况,需及时来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检验凝血功能并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6.5伤口出现渗液、红肿、疼痛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需及时来医院检查及处理伤口。

6.6在稳定的情况下,也要遵循医嘱按时门诊随访,不要因为嫌麻烦或者自我感觉良好而放弃随访。每次随访及摄片都是对前一阶段康复治疗的总结和评价,并为下一阶段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王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