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
目录

《80天变身护理达人》  第二天

2017-04-28 20:02

心肌梗死患者家庭护理

【概述】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致使心肌细胞坏死临床特征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通畅最常见的症状为胸部中段的疼痛,也可以向背部、下颌或左肩部扩散或放射,较少情况下向右肩部放射。另外疼痛也可以发生在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且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认识心肌梗死前兆】 

心肌梗死的患者约70%都有前兆症状,多发生在发病1周前,少数甚至提前数周,约40%的患者发生在发病1~2天前,有些可以反复发作。若梗死前兆得到及时处理,患者有可能免于发生心肌梗死,或梗死范围较小,症状较轻,可明显提高存活率。因此,我们要能够认识心梗发生前的五个踪迹

(一)睡眠或休息时胸痛。在休息或夜间睡眠中发生的心绞痛的新发作,是心梗发作的前兆。

(二)无明显诱因的胸痛。患者既往的心绞痛,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但近期在无明显诱因的状态下,也出现有胸痛症状,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警惕心梗发作。

(三)其他部位与劳累有关的疼痛。出现在上腹、牙、下颌、左肩臂、后背等,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的疼痛,也要加以重视,很可能是心梗要来啦。此外,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又查不出其他疾病或原因时,也要高度警惕心梗来袭。

(四)突然出现胸闷心慌。患者出现了之前未有过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需警惕心梗出现。

(五)心绞痛病情加重。若近期内发生了既往心绞痛病情的新变化,即心绞痛发作的频率较以往有所增加,疼痛程度较以往加重,疼痛的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也需高度警惕心梗发作。另外,心绞痛发作时,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时,也要警惕心梗出现。

【识别心肌梗死发作】 

疼痛是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时多无明显诱因,为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且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但是仍有少数患者可不出现疼痛,发病即表现为休克与心力衰竭。以上症状的心肌梗死,大多数人不难辨别,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不能忽略的非典型心梗发作。

20~30%的患者急性心梗发作时症状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识别这些不典型性心梗发作。

(一)疼痛部位的改变。对于无消化道疾病史,却主诉上腹部疼痛,出现类似胃肠疾病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的患者,若服用胃肠药物无任何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排查心肌梗死。

(二)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时无明显胸痛,仅表现为面色苍白、意识淡漠、食欲减退等,多见于老年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这类患者对疼痛反应比较迟钝,或者心肌突然梗死面积过大,不能引起疼痛所致,对于此类患者,出现可疑表现,应及时送医院排查心肌梗死,以免延误病情。

(三)不明原因的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家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的症状,需高度怀疑突发心梗

【急救处理指导】 

 据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心肌梗死发生的最初几个小时是最危险的时期,大约有2/3的患者在未就医之前死亡,因此,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急救非常必要。

(一)快速反应,立即呼叫救护车,详细清楚的告知患者所在的地址、病情及给予的处理措施,听从急救人员指挥,耐心等待。

(二)等待期间应限制患者活动。急性心梗发作4小时内,发生室颤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该限制患者活动,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三)给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或阿司匹林300毫克嚼碎服用,或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有条件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四)劝说患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精神紧张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使病情恶化。

(五)若患者会出现心跳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此时应及时判断,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日常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住院治疗4~6周后,病情恢复稳定,均可出院在家进行康复治疗,但很多患者出院后由于患者本人及其照顾着缺乏相关健康知识,从而导致再次心梗,病情加重。我们应充分重视并掌握康复期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告诫患者绝对不能勉强搬抬过重的物品,因为弯腰屏气是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

(二)放松精神,减少刺激。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都要泰然处之。适当参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三)注意饮食,戒烟戒酒。纠正患者的不良膳食习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予以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特别是肥胖者,要限制食量,减轻体重,从而减少心脏负担。具体措施为:

1、限制总热量。脂肪过多会压迫心肌,增加心脏负担,致使心脏功能进一步减弱。因此,要限制饮食总热量,以控制体重。在休息情况下,每天供给热量以2530千卡/每千克体重为宜。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担。液体量应控制在1000ml/d,可进食浓米汤、厚藕粉、枣泥汤、去油肉绒、鸡绒汤、薄面糊等。

3、限制盐的摄入,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少于3克(酱油1.5毫升),其他含钠多的食物如咸菜、香肠、豆腐、松花蛋等以不吃为好。

4、饮食清淡,少食多餐。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为主,应尽量吃半流质饮食,如豆腐脑、酸奶、粥、面条、馄饨等。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饱食原则,脂肪限制在40g/d以内,胆固醇应在300mg/d以内,应以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为主,避免使用动物油,禁止使用动物内脏。

5、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摄入。碘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重要作用,患者应注意海带、紫菜、发菜、海蜇、海参等含碘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镁可以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体内缺镁会出现心律紊乱,患者应注意豆制品、蘑菇、紫菜、芝麻酱等含镁丰富的食物的摄入。维生素C可增强血管弹性,促进创面愈合,因此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四)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严寒或冷空气会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天气变化时要注意防寒,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加服扩张冠脉的药物进行保护。

(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往往是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直接诱因。应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定时蹲厕,培养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及带皮的水果。必要时使用口服缓泻剂,或予以开塞露纳肛。禁忌屏气用力大便。

(六)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要遵医嘱坚持服用扩张血管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根据病情需要及医生的出院指导要求,及时到医院复查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发现异常时,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七)合理安排洗澡时间。心梗患者不宜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最好安排在用餐后1~2小时进行。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过高会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至体表,造成心肌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造成患者缺氧、疲劳,诱发心肌梗死。

(八)特别提醒:很多心肌梗死患者都在早晨发病,因此,早晨起床前必须注意三件事:

1、醒来后不要立即起床,先在床上静静地躺3分钟再慢慢坐起;

2、坐起后,不要立刻下地,要在床上静静地坐3分钟再下床;

3、下床后,不宜即刻活动,可稍微站立一会儿,再慢慢地活动。

这样可以使机体充分适应由静到动的过程,有利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

 

(杜苗  蒋颖)


目录